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高血压,那些我们早就应该知道的事儿。。。

高血压,那些我们早就应该知道的事儿。。。
上周的高血压话题,引起的争论,超出我的想象。甚是欣慰。有朋友带话来,说我把高血压讲的太偏颇了,没有查核更多的西方医学资料和观点。我反省了一下,确实如此,因为没有辩证地提出多方观点,难免会给人自说自话的感觉。那今天就辨证一下,还请各位自己思辨。

有朋友在国外的同学,在维基百科上查到了一些高血压的来历和观点,截屏如下:

原来高血压的由来是一位物理学家提出的,可见中西医都可以自学成才。目前西方医学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痼疾”,仍然是主流观点,而且坚定地认为不能治愈,必须终身服药。但是西医也很客观地承认,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会损害肝肾功能,甚至会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不过他们认为,这是高血压患者为了避免得心脑血管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唯一的途径!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科协韩启德院士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我节选一些他针对高血压问题的总结:

上述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信息:
你以为你吃了降压药就能100%的逃离心脑血管疾病吗?答案是nononono。

事实上,在服用了降压药以后,100个人中只有4、5个人可以侥幸避免,其他人即使服用了药也没用。

但是请注意,即使你是那4、5个幸运儿中的一员,但是你却会100%的承受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无处可逃,连1%避免的机会也没有。

还是让我们把文字换算成公式,看得更直观些:高血压患者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高概率是15%,吃了降压药,就将这个可能降低为10.5%。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吃降压药变成了这样的技术难题:吃了,10.5%的可能得心脑血管疾病,100%承担降压药副作用。不吃,有15%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其他情况安全。

究竟哪种更好?你们可以自己选。

另外,对于正常血压值的制定标准问题,韩院士也有自己的观点:

这个道理就好像是对于肥胖的定义。150cm身高的人150斤胖吗?但180cm的人150斤呢?由什么根据来定义“肥胖”的区间才最合适?血压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的。一个人,如果身体状况良好,一切正常,唯有血压值偏高,那他到底是一个“病人”,还是一个健康的人?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他的年龄,身高体重,基础血压值,家庭遗传因素及心脏功能统统的考虑进去?如果仅把血压值超标就作为一种病,那么这样一个其实比较健康的人,突然间就成了“病人”,要一直服用降压药,这算不算是过度医疗呢?

我们再来想另一个问题。如果把高血压患者改成一个肥胖病人,在他并没有因为肥胖而感到任何不适的时候,需不需要吃减肥药,而且是有严重副作用的减肥药?

答案一定是:no!对不对?即使他会因此增加n倍的概率得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但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劝他用健身和节食的手段健康地减肥。

就算他此时已经因为肥胖而产生了很多身体的问题,比如头晕、身体乏力、肝胆问题,但依然还是不会有任何一个医生建议他服用有副作用的减肥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值得啊,对不对。明明可以用健身的手段达到瘦身的目的,为什么一定要服药呢!既然如此,高血压为何不能同理可得?

高血压不是无法通过自身身体的调节,而下降的,只是可能不像减肥那样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中医会用一些药物来调节人体本身,让它们重新达到某种平衡,这样血压就自然恢复正常了。不需要用那么激烈的降压药,更加不需要终身服药。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医也要降压,但是调节血压不是中医治病的目的。中医治疗的根本是调节身体本身,让高血压和其他症状都同时消失,并不是靶向降压。

好了,那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治疗高血压的吧。

先插入一段北京史欣德医生一段关于病情的描述和诊断,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医治病的思路:

看到了吗?中医认为高血压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个单独的病!

再说一个我身边的医案。
昨晚我发微信给我的经方课老师。他年仅30,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的博士,在读。

我:老师,高血压能治吗?
他:当然能了。已经治好很多了啊。
我:老师,能发一个医案给我吗?

于是他推荐了另一个学生给我,因为他刚刚治好了这位同学爱人的高血压。

这位同学特别配合的发给了我这个医案,在此感谢,截屏如下:

该患者从夏天至今,已经有半年没有用过降压药了。老师给他用的真武汤加减,方子你们也看到了,没有任何和血压有关系的药,也没有扩张心血管或者利尿的药,老师看的是这个人的症状。那他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怕冷、头晕、浑身无力、没精神、下利、舌苔白厚、齿痕严重,这些都是阳虚、湿重和气虚的表现。再加上他头晕的比较厉害,所以老师给他用了专门针对阳虚水饮的经方:真武汤。

结论大家也看到了。毋庸赘述。也许会有人问,不是高血压又复发了吗?对啊,但他不是仅仅只有血压高,而是整个身体状态都不太好了。在这世上,任何疾病都有可能再次复发,只要你的身体又陷入了相同的不良状态中。所以才会提倡治好病以后,一定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感冒你一辈子大概会得上百次,那能说治疗感冒的药都无效吗?

再放一个案例,是经方班的学生自己治病的医案。

所以,中医能治高血压,真的不是我妄想的,也不是我吹牛的,是事实。我的经方老师还只是个在校的学生,那他的老师呢?这种医案随便到哪个好点儿的中医那里,都太多了吧。因此我之前写的关于高血压治疗的中医方法的文章确实很有问题——我列举的古方太少了,其实能够治疗高血压的方子还有很多很多种,根据每个人的症状不同,必有一款!

那些质疑我为什么不去维基百科上查阅一下高血压病介绍的朋友,我可不可以反问,你们为什么不去中国的图书馆翻翻最普通的中医医案或者中医学科杂志?如果你是我,你会相信网页上的维基内容,还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在发表什么观点时如果不参考西医的研究成果,就是固步自封,论点偏激,不够辩证。那西医在给某种疾病下定论的时候,有谁来问过中医的意见呢?可是国人却从来没有批评过他们片面。。。。我们这都是怎么了?!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不一样,中医就是过时了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自信,才可以大声讲话?!

中医确实有很多很玄的东西,是现代医学无法解释的,最典型的就是经络。直到现在,现代解剖学也无法解释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是,中国人用经络和穴位治病治了几千年。西医是先进的,科学的。中医,却是神奇。

中医古方能不能治今病,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想再讨论了。只是不知道维基百科上有没有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和子午流注的介绍。如果有,说明中国的古文化已经越来越被世界认知和接受;如果没有,那就说明维基也并没有那么“百科”!好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英语,看不懂维基。不过还好能看得懂古文,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一定会好好传承。

还有你们。

最后附一段德国医生所著的《无效的医疗》文章节选,外国医生也在不停地反思医疗本身,其中讲到“身体自愈”观点,仅供参考。

延伸阅读:来自百度文库

降压药的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各类降压药可能会发生下列不同的不良反应。
利尿药 适用于高血压早期或轻型高血压病人。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氯噻酮、呋噻米(速尿)等,主要不良反应有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也有不利影响,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故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另外有一种利尿降压药叫吲哒帕胺(寿比山),长期服用可致低钾血症,偶可致高尿酸血症,而对血钙、血糖和血脂则无影响。
-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良好伴冠心病心绞痛的轻中型高血压病人。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比索洛尔(博苏、康可)等,都能导致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且能掩盖低血糖的临床征象。如大剂量使用还会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所以,对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或哮喘的病人不宜使用。
-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伴有肥胖、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病人。常用的有哌唑嗪(脉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和多沙唑嗪(喹唑嗪)等。后两者还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常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首剂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应在临睡前药量减半服用,并注意尽量避免夜间起床。
钙拮抗药 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中常用的控释硝苯地平片(拜新同)、非洛地平(波依定)和氨氯地平(络活喜)等均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肿等副作用。其中硝苯地平(心痛定)偶有致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对合并有糖尿病者尽量不用,如必须用的话,则一般主张用小剂量,并应定期复查血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中的维拉帕米(异搏定)和地尔硫 (恬尔心),由于对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有抑制作用,容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不宜使用。但后两者无踝部水肿的副作用。另外,恬尔心偶可致畸胎或死胎,故孕妇忌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适用于合并糖尿病或轻度肾功能减退病人,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汀新)、西拉普利(一平苏)、培哚普利(雅施达)和福辛普利(蒙诺)等。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咽痒、干咳为主,发生率为10%~20%。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血管神经性水肿、高钾血症、白细胞减少、低血糖等。对严重肾功能减退病人慎用或不用。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适用于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能耐受的高血压病人。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等。目前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有轻度头晕、恶心等,偶可致高钾血症。
中枢性降压药 适用于肾功能减退,肾性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病人,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均引起眩晕、体位性低血压及性功能减退等。
复方降压制剂 如常用的复方降压片(复降片)、北京降压0号,内含利血平可引起嗜睡、乏力、鼻塞、胃出血、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溃疡病患者慎用。另外,常药降压片及珍菊降压片长期服用,偶可致性功能障碍,故中年人要慎用。复方罗布麻片含胍乙啶,偶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摔倒,因此老年人要慎用。复方卡托普利内含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易引起刺激性干咳和多尿。有慢性支气管炎及咽炎者慎用。
(一) 硝苯啶:本品既可用于慢性高血压的治疗,又可用于高血压急症的紧急治疗。但本品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面红、头痛、眩晕、乏力、低血压、足部水肿、牙龈增生、皮疹、阳痿等。
(二)肼肽嗪:本品为一种有效的降压药,它可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或肾血管高血压患者卧位或直立位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本品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药物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引发末梢神经炎、心率增快、心动过速、头痛、低血压等。久服本品尚可出现心悸、气促、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胃肠充气、四肢麻木、失眠、眩晕等不良反应。
(三)双肼苯哒嗪:本品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它能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尚可抑制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降低血压。但美中不足的是有较多副作用。如头痛头晕、心悸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即感觉异常、麻木等。还可出现恶心、厌食、呕吐、腹泻、鼻塞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四)敏乐啶:本品主要是通过直接舒张平滑肌而降低血压。其副作用以浮肿常见,这是由于其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及体液的潴留,以及周围血管阻力减低,水分容易渗入组织所致。用药早期易产生头痛,部分病人发生多毛症。
(五)利血平:本品降压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对一、二期高血压而无心、肾血管病变者效果良佳。对三期高血压可加服双肼苯哒嗪,以增强降压效果。其副作用有:鼻粘膜血管扩张而出现鼻塞、消化功能亢进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胃酸分泌增加、溃疡病恶心、出血甚至诱发新的溃疡。
(六)美加明:本品能扩张小动脉,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降压作用强而迅速,血管下降平稳,口服本品0.5—2小时产生降压作用,能维持6—12小时,本品不易产生耐受性。本品的主要副作用有口干、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视力模糊、尿潴留等。
(七)优降宁:本品适用于中度及重度的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较高的病人效果更佳。本品降压作用较慢,一般用药1—2周后才出现降压作用,但作用维持时间较久,每日服药1—2次即可。轻度高血压不宜用本品;中度高血压可单用本品或与利尿剂合用;重度高血压应与其它降压药合用。本品的副作用有体位性低血压、水钠潴留、肝细胞坏死、造血机能障碍等。
(八)胍乙啶:本品具有强大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口服后24小时显效,2—4天达高峰,维持7—10天。该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鼻塞、心率减慢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版权说明:

本微信号每天推送的文章,均为原创。感谢朋友们的喜爱和支持,也欢迎大家分享至朋友圈。如果其他公众平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并请勿擅自篡改文章标题和内容,否则按侵权举报。感谢配合。
如有合作意向,可联系: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