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案X 先生,58岁,2011年2月12日初诊;形貌:形体壮实,颜面暗红,眼袋较深。病史: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喘多年,现动则气喘,爬三楼即喘,胸闷咳嗽,痰多质粘色白,平素怕冷,嗜酒,酒后便稀,日行2-3次,纳眠尚可,舌淡红黯,苔厚腻滑,脉弦紧,手冷明显。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前列腺增生病史,父亲有肺气肿,母亲有肺心病。处方:桂枝10g,肉桂5g,白芍10g,干姜10g,五味子10g,北细辛10g,炙甘草5g,姜半夏10g,茯苓10g,15剂,每日1剂,症状缓解后,隔日1剂。医嘱:减少饮酒,晨起饭后爵服2片核桃和2片生姜。2011年3月14日第二诊:气喘与咳嗽均明显减轻晚上已不咳,早晨有咳嗽,晨起痰较多,色白,大便1-2次,舌暗红苔薄。处方1:原方15剂,隔日服,天气转暖,病情渐愈。处方2:枳壳100g,白芍100g,桔梗50g,研末调服,每服10g,一日三次。整理者按:(1)本案黄师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寓含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与茯苓甘草汤。便稀手冷,为茯苓干姜汤证,如有神萎,脉沉细微则考虑四逆汤证与桂枝人参汤证。(2)此类病症杨大华先生常用后世的苍白二陈汤,即二陈汤加苍术,白术。舌苔和大便均得以兼顾。慢性阻塞性肺病案Z先生,81岁,2011年6月26日初诊;形貌:身体瘦长,面色潮红,皮肤白嫩细腻。主诉:咳嗽,喘息,二十年加重伴胸闷气急二年。病史:近二十年来咳嗽喘促反复,经常因感冒诱发,病情逐渐加重,近二年来尤甚,常须住院治疗。患者年轻时嗜茶,不规则服用茶碱类,抗生素类等西药,并间断家庭吸氧。就诊时证见:咳嗽不甚,咳痰不爽,胸闷气急,活动则甚,夜寐不能平卧,胃纳可,大便干。查体:舌红,苔薄白而干,前部多条状向裂纹,全身皮肤布满对称性苔藓样皮损,下肢皮肤干燥开裂如鱼鳞状,并有色素沉着。桶状胸,腹壁薄而硬,无下肢浮肿。处方:桂枝15g,肉桂10g,赤芍10g,白芍10g,牡丹皮15g,桃仁15g,茯苓15g,川芎15g,丹参15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2011年8月7日第二诊:共服药30剂,药后病情平稳,期间未曾住院,喘促,胸闷,气急明显好转,咳嗽减轻,有痰,量不多。睡眠可平躺,但需侧卧。面红减退,大便增多,舌红,苔薄,前部纵向裂纹多,在给予上方10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整理者按:(1)患者的舌象“舌红苔薄白腻干,舌前部多纵向裂纹“也许会给人带来很多联想,而黄师以整体出发,从体质着手选用了丹参苓桂丸而非传统的养阴剂等,果不其然,二诊时达到预期效果。体现了体质指导的精准性。从患者的形貌,体格,病史及用药情况而言,展示了一个老年男性的桂枝体质风貌。(2)关于该患者的“淤“;该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淤为一种病理状态,指患者肺循环中的静脉处于充血状态,肺动脉处于充盈状态,整个肺部肺循环系统的小血管均处于充盈高压状态。(3)关于桂枝体质倾向:患者皮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腹直肌拘急。桂枝体质是临床表现有桂枝类方方证比较高频率的一种体质类型。(4)苓桂丸加丹参,川芎,效果比单纯用苓桂丸好,大便秘结还可以加大黄。(5)黄师把苓桂丸称为“东方阿司匹林”.认为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整剂。强调本方绝不局限在妇科,临床上以出现苓桂丸脸证,腹证,腿证为依据,常灵活用于诸如下部疾病的阑尾炎,痔疮,男性慢性生殖系统疾患,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溃疡等。上部疾患如颅脑外伤后证候群,神经性头痛,中心性视网膜炎,鼻衄,痤疮,黄褐斑,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如胸部的冠心病,心率失常,乳房增生性疾患,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以及多种皮肤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等。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