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 【服用方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 用】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今用处方】 麦门冬30-60制半夏15党参15炙甘草10山药30大枣15 【经典方证】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方证要点】 (1)虚热肺萎。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咳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心烦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适用病症】 (1)湿疹 患者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脉数,可投本方或泻心汤,酌加白鲜皮,地骨皮,地肤子等中药治疗。 (2)荨麻疹 患者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脉数,可投本方合泻心汤,酌加荆芥,防风,蝉蜕,路路通等中药治疗。 (3)痤疮 患者咽喉不利,咳痰不爽,口渴咽干,舌红,脉数,可投本方合泻心汤,酌加浙贝母,薏苡仁,连翘等中药治疗。 (4)银屑病 患者皮疹以红斑丘疹鳞屑为主,伴口渴,口苦,咽喉干燥,心烦易怒,失眠便秘,舌红,脉数,可投本方合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酌加竹叶,石膏,白鲜皮,地骨皮,地肤子,土茯苓等中药治疗。患者若伴有过敏性鼻炎,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酌加麻黄,细辛,干姜等中药治疗。 【注意事项】 (1)本方可以加工成粥食用,非常适合老年以及食欲不振的患者。 (2)对于吞咽困难合食欲不振患者,本方煎煮液可以少量多次服用。 麦门冬汤,中医方剂名。为治燥剂,具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效。主治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解析:本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配伍特点】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体现“培土生金”法;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运用 本方为治疗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 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 【歌 诀】 麦门冬汤用人参, 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 益胃生津宜煎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