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中医十大类方之--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温服一升。有临床经验的读者可能知道,咳嗽气喘的患者中,并非个个都是恶寒无汗,痰液清稀,舌苔淡润,相反,不少是身热出汗,痰液粘稠色黄,口干渴,舌红苔黄的。这类患者便不适于用小青龙汤及麻黄汤,因为这类咳喘是“热喘”,中医常称为“肺热”或“痰热”。对这种热喘,以麻黄与石膏相配合为主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最为合适。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的组成仅桂枝与石膏一味之差,而方证便发生变化。麻黄汤主治“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石石膏的矿石,是中医重要的清热药,用于治疗热病壮热,汗出而烦渴,形象的说,这种状态与在炎热的夏季或洗桑拿时的人体机能反应十分相似。汗出,也是古代许多石膏方的主治病症,如《肘后方》石膏甘草散,两药等份为沫,以来浆送服,治大病愈合后多虚汗。《伤寒总病论》则用于治疗湿温多汗,妄言烦渴。《普济方》也用石膏甘草治疗“暴中风,自汗出如水者”、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相配,既能平喘,又能止汗清热,抑制了麻黄发汗的副作用,这种配伍十分葜合病情。麻杏石甘汤证如下:1:发热,汗出或多时少,体温或升或绛,口渴。2:咳喘,甚而气急鼻煽,胸闷。3:脉滑数,苔薄腻较干。本方证与麻黄汤证鉴别点在于:两方皆有喘,然麻黄汤证为“无汗而喘”即患者面色时而发赤,时而苍白,肌肤栗起,扶之干燥绝无汗意,同时咳喘不休。而本证为“汗出而喘,”虽无大汗,但抚之皮肤湿润,故扪之灼手,患者面色红润。此外,麻黄汤证口不渴苔润,麻杏石甘汤证口渴能饮水,苔干。本方证需要与小青龙汤证鉴别,除参考以上与麻黄汤证鉴别要点以外,还可以从痰液性质上来区别:小青龙汤证为水样痰,量较多,麻杏石甘汤证为粘液稠痰,色黄白。桂枝类方中有桂枝汤的加减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治疗咳喘,因桂枝汤证有汗出恶风,故临床也是“汗出而喘”。区别点为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证有汗出恶风而不口渴,而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且口渴。口渴与否,是反应内热有无的指证之一。-麻杏石甘汤多见于以咳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229例,挟热型184例用本方加味,治愈168例,挟寒型45例用小青龙汤,治愈31例。庞氏用本方治疗小儿支气管炎50例,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9例,有效率62%。若以本方合小陷胸汤有效率可达88%。还有报道治疗支气管炎172例,临床治愈34例,显效62例,好转63例,有效率94.8%,以喘息型和热燥型疗效为佳。有人观察男女各半的7岁以下的小儿咳喘者,发现多具有麻杏石甘汤证。麻杏石甘汤对发热的疗效最佳,气喘为平喘,再次为止咳及促进炎症吸收。观察者报道本方虽以身热咳嗽为主证,但对无发热的患者也有效。-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麻杏石甘汤证颇相似,故本方被用于治疗多种肺炎,如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流行性哮喘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嗜酸细胞增多性肺炎等。有报道治疗136例麻疹患者,对其中合并肺炎的危证验证,均以本方取效。-本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有人用本方合葶苈大枣汤治疗228例,治愈195例,占85.5%,好转25例,有效96.5%例。不论在炎症期或咳喘期都有良效,尤以炎症期为佳。-本方治疗多种鼻炎有效。但以药测证,当有鼻塞,涕黄,头痛等证。有报道本方加地龙治疗副鼻窦炎11例,治愈3例,显效4例,进步4例,服药少者4剂,多者60剂。-本方治疗荨麻疹,痤疮,玫瑰糠疹,湿疹等皮肤病也有效。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