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专门治疗口苦,口干,泛酸,烧心的经方

专门治疗口苦,口干,泛酸,烧心的经方

张某,女,36岁,沛县五段镇教师,2015年4月23日初诊:

自诉上腹部饱胀刺痛,呕吐清涎,口干不欲饮,偶有口苦,大便不爽,舌暗,苔薄腻脉弦滑。胃镜示:反流性胃炎。服用达喜,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等不见好转,经朋友介绍遂来我中医馆经方惠民工作室中医调理。证属胆胃郁滞,湿瘀内生,
治疗;以舒胆和胃,通阳化瘀祛湿。
处方:香苏饮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苏梗15香附20陈皮12葶苈子10金钱草30
茯苓12桂枝20苍术12甘草6郁金12赤芍12

7剂水煎服早晚服。
七剂后疼痛逐渐缓解,已无恶心呕吐,继服15剂以资巩固。

临床心得: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胆关系密切。胆汁的生成,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如果情志不遂或手术损伤导致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胃失和降,胆汁反流,上逆为病。治疗当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方中苏梗香附疏肝行气,金钱草,葶苈子清泻肝胆,郁金,赤芍行气解郁,疏肝利胆,陈皮理气和中。苓桂术甘汤健脾化痰益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一个功!【此患者亦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左金丸效果也不错】

方义: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