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去腐生肌」?
:在外科疮疡病中,化腐成脓是一大问题,如何去腐生肌值得深入探讨。今日推文中,贾美华先生就外科疾患中的「去腐生肌」方法做了细致的阐述,望有益于临床。
「腐去肌生」是溃疡向愈的规律,「去腐生肌」为治疗溃疡的法则。
早在《千金方》中,就载有「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蚀肉膏散,恶肉尽后,敷生肌膏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
作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试对「腐」、「肌」、「去腐生肌」作如下讨论。
1
「腐」的范畴及「去腐」者,坏、朽、陈、烂也。
人体的细胞、组织,行将及已经变质坏死,可称之谓「腐」,如死皮、腐肉、烂筋、蚀脉、死骨等均为「腐」象。疾病的产生与形成,即意味着「腐」的存在。
人体的组织细胞成「腐」,可产生脓液、瘀血、痂垢、窦道、死骨,清除这些病理产物,即「去腐」。
脓液为「腐」
《灵枢》早有阐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外科全生集》云:「脓之来,必由气血」。
说明脓为热胜血肉腐败而液化的结果。脓为腐,如失治,将继续腐蚀细胞组织而成脓。
诚然,脓液有特异性与非特并性之分,它可见于肌表疮疡及内脏脓疡等疾病中。
瘀血为「腐」
概指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诸如血液、淋巴液、神经、筋脉、肌肉等组织出现代谢障碍,进而细胞、组织变性坏死,停积体内,涩而不活,滞而不行。
「营卫之行涩」,临床上出现红肿热痛及机能障碍,但尚未化脓,这种瘀象应作「腐」看待。
痂垢为「腐」
泛指溃疡面的假愈合,虽然外已结痂,但内有余毒,这种痂垢可称之为「腐」。痂垢不除,余毒留着为患,自然溃疡面难以愈合也。
窦道为「腐」
感染性创口引流不畅最终将形成窦道,窦道是藏污纳垢之所,作「腐」对待是没有疑义的。
临床上采用中药捻,或手术扩创,目的均是去腐,即使窦道腔径变大,引流畅通,排除脓腐,改善血循环,使肉芽组织自窦道的基底向外填满创口而愈。
死骨为「腐」
慢性骨髓炎如有死骨存在,也是「腐」象。采用「碟形」手术取死骨,或以中药捻扩大伤口取出死骨,也寓去腐之意。
异物为「腐」
金创、异物伤可以使异物残留人体,手术中亦可因不慎有异物留存体内,或污染的线结未能及时取出,均可使伤口不能愈合,或愈后又溃,此均为「腐」象。
「去腐」取出异物,常能很快治愈。
腐有六象,散见于各种感染性疮疡疾病中,但不能统括各种溃疡性疾病,如放射性溃疡,神经营养性溃疡,激素药物应激性溃疡,药物过敏性溃疡,恶性肿瘤形成的溃疡等,故而「去腐」诸法是有一定的适应证。
中药内服,如消、托、补三法,行气、活血、逐痰方药可促成「去腐」,中药外用,泄毒排脓,手术扩创,取出异物等均为「去腐」。
去腐方药之多,不可胜数,然其治则只一「去腐」也。
2
「肌」的范畴及「生肌」者,狭义称谓肌肉,广义包括骨、脉、筋、肉、神经、皮肤、粘膜等。
腐去新生,即脓液尽,瘀血行,痂垢脱,异物出,而后生出新的细胞,组织得以修复。
「生肌」,可运用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等扶助正气药物,或内服,或外用,营养骨、脉、筋、肉、神经,加速细胞再生、组织修复。
运用生肌治则时,尚需注意两个规律,一为肌平皮长,一为肌成膜生。
体表创伤、溃疡,必俟创口肉芽组织填塞,肌肉基本长满之际,上皮才从创口四周长出,覆盖缩小创面,最后形成疤痕。空腔脏器内表面的溃疡,亦需待纵、环形肌肉新生成功,新的粘膜才开始覆盖创面。
如果创口塌陷,上皮、粘膜覆盖创面,就有成功反弃、假愈合之虑。
根据《内经》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旨意,运用补虚扶正方药,使体内气血充足,得以消除各种虚弱现象,助养新肉生长,使疮口早日愈合。
历代医家在生肌治则指导下,创立了许多生肌方药,如运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等补气养血方药用于溃疡经久,生肌缓慢,心悸神疲,食少,脉虚者;
运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滋阴方药用于溃疡日久不敛,形瘦色悴,口干咽燥,耳鸣目眩,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运用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助阳方药用于溃疡肉色灰暗,新肉难生,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肢冷自汗者。
运用生肌方药,必须顾护胃气。溃疡经久,脓血大泄,必须靠水谷之营养,以助气血恢复,俾生长新肉,加速收口。
如果胃纳不振,则化源匮乏,气血不足,新肌难生。
若患者湿浊中阻,胃失和降,出现纳呆运迟,胸闷欲恶,舌苔白腻,可投二陈汤加竹茹、谷麦芽以和胃化浊。若胃阴不足,出现口干纳少,舌光无苔、质偏红,可予益胃汤以清养胃阴。
诚然,扶正生肌方药,适用于腐去毒净有明显虚象者,如果仍有余毒,脓腐尚多,生肌方药不可盂浪,最好以清泄余毒为主,少佐补益之品。
「生肌」泛指生骨、生脉、生筋、生肉、生神经、生皮肤、生粘膜,作者倡用动物相类的组织进服,通过食疗促进「生肌」。
如骨头汤可促进生骨,猪蹄汤可促进生筋生皮,猪肉、牛肉、鸡肉汤可促进生肉、生脉、生神经等。
对于腐尽肌难生的创面,以阿胶外用可促进上皮新生,阿胶、白芨内服可促进粘膜新生。
3
去腐生肌与溃疡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适用于内治,也适用于外治,对疮疡的治疗也必须遵循「辨证论治」这一原则。
「去腐生肌」是治疗溃疡的法则,它符合「腐去新生」这一溃疡愈合的客观规律,符合「新陈代谢」这一自然法则。
溃疡辨证与去腐生肌的结合,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辨证方法很多,证型分析也纷繁,作者着重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同时辨腐多、腐少、腐尽,辨肌生、皮生、膜成,初步拟定了十个证型,订立了内治十法,外用药治疗六法。
一、阳热证
「疮疡本是火毒生」,概指疮疡的属性大多为阳热证,或风热,或暑热,或火毒,致使人体组织局部变性,肉腐酿脓,出现红肿热痛。
同时出现寒热,口干,烦躁,尿赤,便干,舌红,脉数等阳热证候。
治疗以五味消毒饮、三黄泻心汤为主,根据不同兼证进行加减。致病因素解除,局部肿退痛定则幸,如果脓成,即行切开引流,腐去新生则很快愈合。
二、气滞血瘀证
疮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论未溃已溃,均可出现气滞血瘀证。局部胀痛明显,且可见舌质衬紫,脉涩,女性患者更可兼见月经及乳房症状。
治疗以逍遥散加桃仁、红花、牛膝、山甲片行气活血。
三、水停痰结证
痰湿流聚关节部位,郁久化热,腐肉蚀骨伤筋,局部木痛垂胀,功能障碍,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
治疗以萆薢渗湿汤加白芥子、指迷茯苓丸利水消痰。局部积液较多,应迅速穿刺引流,外以浓茶调敷金黄散。
四、腑实证
疮疡出现小便赤涩,大便干结,烦躁,脉实等腑实证时,应速予承气辈方药通腑达下,釜底抽薪,使邪毒外出。
五、血热证
外感邪热、肝郁化火均可出现血热证,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心烦,口干不欲饮。疮疡溃破或切开引流,可见血多色赤,舌红绛,脉细数。
以清营汤去犀角加茅根、芦根清热凉血。
六、阴寒证
体虚寒痰深凝筋骨,局部隐隐酸痛,漫肿不显,不红不热,口不作渴,形寒,小便清长,舌苔白,脉迟。以阳和汤温阳散寒。
七、阳虚证
疮疡患者出现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蜷卧,嗜睡,尿清便溏,脉微无力,即为阳虚证。
以四君子汤加附子、肉桂温阳补气。
八、阴虚证
疮疡患者形体瘦弱,口燥咽干,眩晕,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绛,脉数,即为阴虚证。
以大补阴丸养阴清热。
九、气血虚弱证
疮疡患者后期最易出现气血虚弱证。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自汗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以八珍汤气血双补。
十、胃阴不足证
多见于疮疡后期。患者口舌干燥,饥不欲食,脘痞干呕,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光红少津,脉细数。以益胃汤滋养胃阴。
肿疡及溃疡患者的局部治疗,根据寒、热、痰、湿的不同,腐多,腐少、腐尽的具体症情,作者倡外用药治疗六法。
一、黄酒调敷金黄散治疗寒证肿疡。
二、丝瓜叶汁调敷金黄散治疗热证肿疡。
三、茶叶汁调敷金黄散治疗痰湿证肿疡。
四、腐多用五五丹。
五、腐少用九一丹。
六、腐尽用生肌散。
当然,溃疡患者的局部治疗,首先应辨清腐的性质,有异物、死骨应取除,引流不畅应扩创,慢性窦道应搔刮,结核性病灶应清除干酪样组织。
注:本文选摘自《菁菁园诊余笔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1年8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点击可:
中医外科为什么没有发展?| 解惑
干祖望:外科医生眼中的“黄连”
外科杂病怎么治?中医骨科专家来支招
健康|快乐|自由肖相如频道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