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天啊!大便也能治病吗?!

天啊!大便也能治病吗?!

#文章合辑

文章◎罗大伦 漫画◎8岁 编辑◎云少

今天的文章,是一篇扩展理解范围的文章,增长见识,可以令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是因为我的一位好兄弟,他自己创业,短短几年公司上市,但是因为太辛苦,所以身体一直不好,各种疲劳,还患上了抑郁症,我因此给他开过方子,但是效果一般,他依旧失眠低迷,看到他的状态,很令我担忧。

但是,最近他接受了一种非常前沿的治疗,叫粪菌移植,就是把身体非常健康的人的粪便,进行提纯,保存其中菌群,然后通过肠镜等方式,移植到他的肠道里。结果,我再见到这位兄弟,他神采奕奕,非常开心地告诉我,移植过后,几天的时间,他的抑郁症就好了,现在他说自己非常开心,心里充满了快乐,而且,精力非常旺盛,状态很好,那天见面,因为兴奋,急于把这些内容告诉我,一下给我聊到夜里12点,他精神抖擞,把我给困得,难以坚持。他说以前经常大便不成形,现在每天都是黄色的成条的标准的大便,总之疗效极佳。

这个疗法,我一直在关注,但是疗效这么好,我确实没有想到,于是开始进一步了解,感到这个方法实在了不起,现在虽然成本很高,但是希望以后能普及给百姓!

所以,我们的主题是,大便可以治病!

大家会说:“我的天啊,这多脏啊?!”

其实,美味的食物吃进去的时候,我们都是吃得津津有味的,但是,在我们的肚子里走一圈,就变成令人掩鼻的便便啦,难道我们的肚子那么脏吗?

我要说的是,这都是错觉,其实我们的肚子里,是别有洞天呢!我们肚子里的粪便,还可以治病呢!

那么,为何这么说呢?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人类肠道的菌群。

我们的肠道里,有着数量惊人的微生物,其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100兆个!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健康成人肠道内的微生物总量大约1~1.5公斤,肠道微生物的数量是人类细胞数的10倍!而且编码基因数目超过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倍,是控制人类健康的“第二基因组”。人体每天排出粪便干重的1/3由细菌组成,大多数为肠道细菌。

很多人会说:“我的天啊!好脏啊!怎么办啊?”哈哈,看完后面的内容,您可能就不这么想了。

那么,这么多肠道细菌,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不把它们杀灭呢?

答案是,不但不能杀灭,我们的身体还特别特别需要它们呢!甚至,现在学者们还说它们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呢!

这些数量庞大的肠道微生物与我们的身体,经过长期协同进化,已经结合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维持机体健康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它们都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要看看我们的肠道里,都有哪些细菌,实际上,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最终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有益菌占绝对优势,有害菌被控制在一个小范围里,中性菌则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一旦正常环境被破坏,则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则会引起身体生病。

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有益菌的比例只有10%。

具体来讲,肠道里面的有益菌群对我们身体的生理活动有很大影响,我结合看到的资料,给大家整理一些,让朋友们了解一下。

01
促消化、营养吸收作用

肠道菌群可以分泌一系列的酶,来协助人类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类多糖,为身体提供能量。肠道菌群通过发酵作用还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供机体利用,如维生素B族、K族、生物素、尼克酸和叶酸等等,这些菌群积极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可以这么说,离开了这些菌群,我们人体是完全无法完成消化任务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把这些菌群全部杀灭,那人就基本无法生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菌群的功能,是中医的“脾”的功能的重要一部分,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医的新视角。

02
免疫作用

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和我们的免疫系统关系复杂,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帮助有益菌生长。同时,大量研究显示,有益菌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比如,肠道粘膜淋巴组织是人类重要的免疫细胞群,其所含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占人体免疫细胞总数的70%左右。而肠道菌群中的有益菌对这些免疫细胞群有激活作用。

03
生长、发育和老化

肠道菌群的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时,反过来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老化。比如说,健康婴儿中,双歧杆菌占肠道菌群数量的98%,主要为婴儿双歧杆菌;健康成年中,双歧杆菌数量减少,种类也转变为青春双歧杆菌;进入老年后,双歧杆菌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检测不到,肠道腐败过程加快,有害物质被吸收后又加速老化过程。

此外,肠道菌群还有抗肿瘤作用,保护肌体避免病原菌的侵害,调节血压、血糖等等作用,这些作用,其中很多我们还不了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是,肠道菌群对我们身体太重要了,离开它们,我们的身体将会崩溃。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令人惊悚的结论,那就是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我们的身体和一个庞大的菌群系统的结合体,我们是共生的,我们的身体养育了这些菌群,而这些菌群也为我们做了不可替代的工作。

因此有的学者这样形容,说其实我们的很多特质,是由菌群来决定的,比如我们喜欢吃什么,有的人喜欢油腻,有的喜欢吃面,这都是你肠道里面的菌群的偏好,当喜欢哪种食物的菌群占上风的时候,你的饮食习惯就会出现相应的偏好。

有的学者说,为什么情侣在一起时间久了,会越来越像?因为你们生活在一起,菌群会趋向于一致,每一次接吻,都会有数以千万的细菌互相交换,因此最终菌群令你们越来越接近。

那么,这么说有道理吗?其实还真是有道理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赵立平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可能由细菌感染引发,而不是过度饮食、锻炼太少或者是遗传因素。

赵立平教授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是证明细菌导致肥胖的最后一个此前缺失的证据。”科学家找到了与肥胖有关的人类细菌,并将其喂给老鼠,将它们的体重增加与没有喂细菌的老鼠进行比较。尽管后者得到高脂肪食物喂食,并被阻止锻炼,却没有出现肥胖症状。

这个研究,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何有的人反映,自己没吃什么肥甘厚味,可是喝凉水都胖,而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与一个人的元气是否充足,是否能“化掉”食物有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有可能菌群的正常与否,正是元气的一种表达方式呢。

而且,令人震惊的是,肠道的菌群,和我们的情绪,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类似的研究非常多,学者们发现,肠道菌群能够修改迷走神经中的神经信号,改变味觉接收器,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让我们在精神上感到愉悦或苦闷,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比如,我们身体里有一种物质叫5-羟色胺,是脑部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但人体内绝大部分(约90%)的5-羟色胺都诞生在消化道里。肠道中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储存着这些分子,用来调控肠道运动。但是,学者发现,生产5-羟色胺的过程中,肠道菌群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者们在做小白鼠实验时发现,肠道内“无菌”的小鼠,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要比正常小鼠低了大约60%。研究人员在健康小鼠和人类肠道内提取出来了相关的细菌,并将其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这些小白鼠的5-羟色胺在肠道和血液中的浓度都出现了显著上升。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特别胆小的小鼠品种,在给它们移植了另外一种小鼠的肠道菌群后,它们变的更加活跃也更具有好奇心;将抑郁症病人的菌群移植给小鼠可以复制抑郁症的病理学特征。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miRNA,即microRNA,是一类控制基因表达的短核苷酸序列,它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引起和压力有关的精神障碍、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发育异常。爱尔兰Cork大学APC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缺乏肠道菌群的小鼠大脑中,miRNA的数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在无菌环境中长大的小鼠在行为上也表现出了异常的焦虑、抑郁;社交和认知能力也出现了极大的缺陷。

所以学者们认为,体内存在由细菌建立的“肠脑轴”,也就是说,肠道菌群很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和行为,如果肠道菌群处于失衡紊乱状态,甚至诱发我们的精神疾患。

这些研究,我只是整理了一下看到的一小部分资料,其实有大量令人震惊的研究结果,我还没有写出来。因为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所以我没有列出文献检索目录,有关心此类话题的科研工作者,可以自己检索一下。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之前我们会认为我们的情绪会影响身体,对于这个观点,大家已经开始接受了,我们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我们猜想,很可能,进而会影响肠道的菌群状态。现在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两者可能是互相影响的,因为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状态,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文章的开始讲述的我的朋友的抑郁症,为何在进行了肠道菌群移植以后,居然没用几天就痊愈的原因。我这个朋友的远期疗效到底如何,我们还有待观察,但是,现在国内外确实开始用这个方法治疗孩子的自闭症,效果不错。

那么,既然肠道菌群这么重要,现在人人都可以移植它了吗?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方法了吗?这里面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信息呢?我们明天的文章里,将重磅推出后续内容!

相关文章链接
《愁肠百结——消化系统的疾病真是愁出来的》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