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穴位知识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之偏历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之偏历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

本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病,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腧穴
偏历(络穴)

【出处】《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

【定位】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主治】

1、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
2、手臂酸痛;
3、腹部胀满;
4、水肿。

【应用】

偏历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大肠经的络穴,可联络大肠、肺两经的脉气,可以通治大肠、肺两经的疾病,具有疏通肠胃和宣肺利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鸣、小便不利、腹痛、腹水、水肿等。

中医认为,刺激偏历穴具有清热开窍、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五官科的疾病,如耳聋、耳鸣、鼻衄、喉痛、咽干、视物不清、口歪等病症。

刺激按摩偏历穴时一手放于胸前,另一手屈肘用拇指的指腹按揉该手臂上的偏历穴。按揉时拇指的指腹应吸定在皮肤上,按揉的力度要适当,用力均匀,按摩时局部有酸痛感。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双手可交替按压。

配合谷穴、上间穴、昆仑穴、通谷穴治鼻衄。配肾俞穴、听会穴治耳聋。配阳溪穴、商阳穴、络却穴、腕骨穴、前谷穴治耳鸣。配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温溜穴治齿痛。配神庭穴、攒竹穴、本神穴、听宫穴、上星穴等治癫疾呕。

【文献】

《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

《灵枢经脉》:“去(手)腕三寸。”

《考穴编》:“在腕侧后三寸。广注:阳溪斜上,一法列缺后一寸五分。”

《医宗金鉴》:“从阳溪穴上行手后,上侧三寸。”

《中国针灸学》:“在桡侧前臂下约三分之一处,约离腕横纹三寸。”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编辑|圆力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