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医养生,就是花钱买病!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有位著名养生专家59岁就驾鹤西去。
现在中国人有钱了,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于是很多人费尽心机采用各种办法养生,吃补品、保健品、去艾灸、推拿、刮痧……怀着长生不老的心态前赴后继。秦皇汉武海上寻仙,嘉靖雍正苦炼仙丹。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这种想法的人依然不少。
听说吃三七好,于是很多不适合吃三七的人也跟着吃三七,于是有些人吃出了肝损伤,去消化内科住院。有人问,是不是因为三七质量不好才出现这么多副作用?非也!越是质量好的药物,偏性就越强,何况大量吃,并且不对证。如果不信,血压正常的你吃几片进口降压药试试,不晕倒才怪。
如同中医治疗,中医养生也需要对证,不对证的养生实质上是害生,花了钱还吃出问题,是花钱买病。本来没病,养生却养出了病。养生要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和治病一样,怎能千篇一律。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让每一个人都健康长寿的保健品。别人说好,那只是针对他的情况,对了他的证,对你而言可能如同毒药。不对证,生姜大枣都会吃出一堆副作用。
开推拿店的说所有人都适合推拿养生,开艾灸店的说所有人都适合艾灸养生,卖阿胶的人说所有人都适合吃阿胶养生,卖保健品的说所有人都适合吃保健品养生……事实上,很多人并不适合,大部分医生都了解真相,却未必敢于揭露养生真相。
中医治病或养生,即便最基本,总要分个寒热虚实吧,如果连寒热虚实也不分,就向人家推销艾灸,推销阿胶,推销保健品,这和骗子强盗有何区别。
中国人有“补药”情节,总以为自己虚,需要补,大错特错。人体像一个房间一样,有些人根本不虚,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里面全是垃圾,塞的满满的,不仅不能补,还要泻,要施舍,要清除垃圾。
养生早已不是一门技术或学术,而成为了产业。不仅是养生馆,个体诊所,在利益的驱使下,三甲医院有些科室也没落下打它的主意,打中医养生的旗号。中医不能等同于养生,中医是实打实治病的,想想古代那些人,多数人食不果腹,为吃饭发愁,一般疾病都请不起大夫,哪有闲钱中医养生?
绝大部分养生者都不是在养生,更多是因为怕死。统计学里的百岁老人,99.99%的人并没有养生概念,也没有天天去足疗保健。1919年前后出生的百岁老人,从1919年到1980年,长达半个多世纪都生活在饥寒交迫穷困潦倒之中,吃糠咽菜。60岁才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之前哪有功夫养生?
养生,首先要养的是就是心性,整天想着长生不老,魔怔似的,这种强烈的不切实际欲望造成对身心的伤害,是用任何养生手段都抵消不了的。养生就是放飞自我,顺应自我,名利之心淡一些。高矮胖瘦,喜怒哀乐,该哭就哭,改笑就笑,该骂娘就骂娘,蒋委员长都经常骂,凭嘛咱不能骂?别绷着自己,开心就好。三餐七分饱,稍微准时准点,别饿死,别撑死。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尝试一点点,别克制,别贪嘴。劳逸适度,不过度懒惰,也不能过量运动,适可而止。困了就补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该干什么干什么,睡得着就睡。
自然而然是最好的生命状态,违背自己的身体自然规律,身体会有不良反应,及时改正是最廉价又是最除根的治疗。人,生来可能不平等,但是,死是人人平等的,别作死,适可而止。
更多干货文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