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创业之声】潜心笃志 创新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得轩堂以科研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业之声】潜心笃志 创新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得轩堂以科研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原材料经过配制、制膜、分切、包装等工序,就形成了一种叫苦参膜的药品。在生产车间内,只能看到三名的工作人员操作机器,每天能生产出百余件苦参膜……日前,记者走进贵州得轩堂护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轩堂)看到生产设备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 “我们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5年改制,在全国中小型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主要研制开发妇科外用苦参膜,苦参膜是一种中成药,有着抗菌消炎的作用。”贵州得轩堂护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顺林说,得轩堂的苦参膜是全国第一个中成药膜剂,是全国独家产品。

现场,记者看到苦参膜是一种黄色、长方形的药物。撕开两边的保护膜,揉成小团,用手指将其推入伤口处,就能治疗。“我们生产的膜剂,相比栓剂、凝胶和膏状的药品,方便携带、储存,溶解迅速,取效快。”卢顺林说,这一路走来,他们走得并不容易,生产药膜的厂家很少,没有定型的设备。 “苦参膜要经过配制、制膜、分切、包装等程序制作而成,刚开始,我们基本是人工操作,在制膜时完全靠感觉,工作人员随便舀一勺原料,倒在长方形的不锈钢盘上摊开。因为量控制得不精准,就会出现厚薄不均,就不能达标。”卢顺林回想创业之初时说,在分切、包装药品的时候,切下来的一片片药品,要用天秤来称,手一抖,切不均匀,就导致生产出来的药品大小不一,严重影响药品质量,而且生产效率也低下。

原有生产模式不适应规模化生产和高品质的要求,为确保药品质量,提高生产效力,提高产品成品率,降低损耗,企业就进行了大力投入,进一步改善制药机械。如今,公司从制膜、分切、包装从手工到实现了机械化。 “我们不仅改良了生产设备,也在产品上进行创新。”卢顺林说,2016年新建厂通过GMP认证,2016年7月得轩堂与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建“科研实践基地”、“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基地”,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不断夯实科研力量,也为带动部分大学生就业。 全凭得轩堂的自身探索,让产品在2009年10月获得GMP认证证书、药品生产许可证。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内核。“我们现在已经纳内省级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型培训企业。”卢顺林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得轩堂将增大研发的投入力度,继续重视和加强对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研发、改进和创新,逐渐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得轩堂能在高新区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公司成立之初确定了打造全国专业‘膜制中心’的战略,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用地、办证一路绿灯,成功在沙文工业园区拿到地,建起了年产4000万片‘苦参膜’GMP项目。”卢顺林说,该项目还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开启了中成药妇科外用药膜制的新时代。

记者:易 颖编辑:曹亚星审校:王丹丹编审:谭 翊

精彩回放:1、【三十而立高新故事】大数据成优化贵阳高新区营商环境的“隐形密码”!科技日报头条点赞!2、【创业故事】构建星、天、地协同监测网络 参与北斗防灾减灾生态建设——贵阳高新区这家创业企业有“绝技”3、科技引领 创新突破 贵阳高新区企业打造全球首台滑板底盘Robobus下线交付 预计今年3季度量产4、【聚焦新国发2号文件】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一论贯彻落实国发〔2024〕2号文件5、【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前进——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建设特色教育强省6、【齐心协力 防控疫情】关于贵阳市新增1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情况通报7、【齐心协力 防控疫情】关于清明假期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8、海报 | 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就要这样“精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