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必练】这些事儿不知道的话,易筋经就算是白练了
:“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 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 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易筋经内经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以下是练习易筋经的注意事项。
1、因时原则
一天
早晨阳气升,适宜导引行气,晚上不宜扰动筋骨。
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卯时、午时、酉时等,尤需注意。
子时(23:00—1:00)阳气始生,午时(11:00—13:00)阴气始生。这两个时间段宜静不易动。
卯时(5:00—7:00),清明之气始生,宜吐故纳新,导引行气。
酉时(17:00—19:00)易出现疲劳感,宜导引行气,有助及时消除疲劳。
四季
一年之中,四季更替,导引行气要随季节的转换而变化。
春生夏长,春夏养阳,导引伸筋,以升阳生发为主,出汗后及时擦去;秋收冬藏,秋冬养阴,导引行气,以舒缓内敛为主,以全身发热,不出汗为宜。
节气
一年二十四节气,尤其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大节气,值此天气阴阳转换之时,宜导引行气,顺应自然界气机的升降浮沉,防治未病。
春季养肝,肝经与胆经相表里。立春、春分前后宜导引卧虎扑食势以疏导足厥阴经筋,濡养足厥阴肝经;导引青龙探爪势以疏导足少阳经筋,濡养足少阳胆经。
夏季养心,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立夏、夏至前后宜导引摘星换斗势以疏导手少阴经筋,濡养手少阴心经;导引掉尾势以疏导手太阳经筋,濡养手太阳小肠经。
秋季养肺,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立秋、秋分前后宜导引韦陀献杵第一势以疏导手太阴经筋,濡养手太阴肺经;导引出爪亮翅势以疏导手阳明经筋,濡养手阳明大肠经。
冬季养肾,肾经与膀胱经相表里。立冬,冬至前后宜导引打躬势以疏导足少阴经筋,濡养足少阴肾经;导引九鬼拔马刀势以疏导足太阳经筋,濡养足太阳膀胱经
禁忌
凡遇极端天气,如大热、大寒、暴雨、大风等,不宜导引。
夜晚以静养安神为主,不宜扰动筋骨。
2、因地原则
南北地域
导引时,身处南方应注意避暑、避湿、避风;北方应注意避风、避燥、避寒。
导引环境
导引时首选室外,宜在地势平坦、空气清新的安静环境,在室内练习时,将宠物关进笼子,避免干扰。有条件者应定时在固定地点练习。
导引方位
导引时,宜面向正东或正南。练习过程中身形、掌心、眼神与东、南、西、北、上(天)、下(地)六合方位相应。
禁忌
忌随意改变导引时机、方位和方法。
3、因人原则
年龄
6岁以上,能独立稳定站立者。
健康程度
健康、亚健康、疾病康复人群均可练习。练习次数,应根据自身当下情况由1次、3次、5次、7次,7的倍数逐渐递增,量力而行,以身体舒适,没有疲劳感为度。
饮食
饮食宜节制,避免过饥、过饱。导引前宜饮用一杯温水。
禁忌
凡醉酒、大饥、大饱等,不宜导引行气。
凡发烧、大怒、大悲、大喜、大惊之时,不宜导引行气。
凡感冒、发热,女性怀孕期和生理期,可暂停练习。
——本内容选自《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技术规范》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深远的文化内蕴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标准规范其定义、基本步态、手形及各导引势动作要领、禁忌,并根据“三因制宜”的原则,对各类人群在不用季节、不同地域习练该法提出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或扫描二维码,可以购买。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
,欢迎投稿唠嗑。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叶天士又双叒叕火了!竟然是因为延禧攻略?
黄煌:中医是吃出来的医学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