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刊】一个中医院护士驰援武汉的日记(十一)
2020年2月23日
15次穿刺的大夜班
今天是大夜班,病房的患者基本平稳。相对清闲的工作,把整个夜班的时间都拉长了许多。厚厚的隔离服,憋气的N95,当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的时候,才觉得,上不来气的感觉真的很痛苦。
整个班次最忙碌的时段,就是早上5:00~7:00这段时间。今天我们竟然有10个病人要进行静脉抽血,还有5个病人要进行抽动脉血,意味着我们要带着三层手套,进行15次的穿刺。重点还不是数量,而是穿刺的难度。众所周知,护士的穿刺,一靠看,二靠手感,就是指用手指触摸患者血管的感觉。但是因为戴了手套的缘故,这种对皮肤血管的感觉程度,下降了许多。我基本把期待放在了对血管的视觉查看上。
然而,第一个患者就打破了我的希望。我的第一针就是给一名高龄的奶奶进行抽血。重症患者的她,因为基础疾病很多,并且营养不良,加上一晚上没有吃饭、喝水,血管都是扁的。我在那儿看了半天,又摸了半天,可惜到最后,我也没有找到那种可以穿刺的、有弹性的血管。我能感觉自己后背上的汗,一点点渗出,然后不断的往下流。对于一个老护士的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紧张的感觉了。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无休止的找想去,只能靠着自己的经验,尝试着下针。庆幸的是,一针见血。那一刻,我清楚的听到了自己松了一口气的声音。就这样,伴随着护目镜的能见度逐渐降低,10个病人的血,我们两个人,愣是抽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抽血之后,就是忙碌的测血糖,测血压,测血氧,还有很多生活护理,像送餐,收垃圾,发口罩。到了7:00,白班来接班的时候,我们竟然勉强干完活。两个人都是汗流浃背。准备去隔离病房脱防护服的时候,我和一起搭伴的小伙伴说:“今儿这一早,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挥汗如雨啊!”。
2020年2月25日
患者陆续出院,病房开始有空床
今天是来到武汉的第30天,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我也凑了个热闹,把自己留了好多年的长发减掉了。
难得轮休的日子里,顶着我极其不规则的蘑菇头,天空多云,心情美丽。还是老规矩,休息的日子就汇报一下大家关心的患者现况吧。还记得那个可爱的、有一点点挑剔的叔叔吗?就是那个,对我吼了一声,却又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的叔叔,他已经顺利的出院了。他恢复得很快,我并没有亲自送他出院,因为在两个班次之间的那一天,他就已经开开心心的去到隔离酒店了。很遗憾没有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但是我相信他应该现在很不错。
48床的那个爱唱歌的叔叔也出院了。因为隔壁床患者的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静静地躺在床上,不愿意说话,不愿意交流,更别提唱歌了。我问他,今天感觉怎么样呀?他的回答是,挺好的,但是不知道之后会不会好。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对未来的恐惧。因此,我帮他做了耳穴压丸用来缓解压力。当通过和他聊天知道他喜欢中国民歌的时候,我帮他下载了一些民歌给他听。渐渐地,他的情绪,从失落转为平静,慢慢又恢复成那个愿意唱歌、愿意聊天的叔叔了。都说身心是一体的,心情好的他,身体也越来越好。很快的,他也离开了这个病房,进入到了医学隔离阶段。
我亲爱的43床的阿姨也出院了,带着叔叔的期待,女儿的期盼,也带着没能送叔叔最后一程的遗憾。阿姨出院之后给我发来了微信,说给她安排的酒店是单人间,一切都很好。出院的时候她就已经释怀了很多,她说,亏着有你们,不然,她很难走出这片阴霾。我们约好,等一切雨过天晴后,她要带我去吃最地道的武汉热干面,要带我去逛武汉人最喜欢的街心公园。我也答应了她,要带她去吃老北京小吃,炸灌肠,驴打滚儿;然后带她去逛北京故宫,去看看美丽的天安门。
真好啊,虽然今天武汉的阳光没有很明媚,但是,因为患者越来越少,病房内已经渐渐了有空床的状况。说明整个武汉市的情况都在大踏步的好转,我的心情,也如同我最新的发型一样,变得轻松而明快。休假真好,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患者都能赶快回家,我们也能尽快回到美丽的北京。现在应该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了,加油吧小伙伴,胜利属于每一个抗疫的白衣天使和武汉人民!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杜渐,微博ID:骨科小护士,在此特别感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自骨科小护士微博,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