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刺骨疗法治“五十肩”

刺骨疗法治“五十肩”

:刺骨最早源自《黄帝内经》的短刺、输刺等,对骨进行摩和压。本书挖掘并还原《黄帝内经》刺骨方法原貌和有关论述,同时注重与临床的结合,对刺骨的机理、针具、深浅、手法、部位、解剖、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既继承了《黄帝内经》的精髓,又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有所创新、拓展,使古老的刺骨疗法焕发出生机、造福于人类社会。

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方向多以一个方向较重,其他方向较轻,根据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方向、压痛不同及四诊合参,辨证归一经或几经,以便循经选穴。

(1)手太阴经病
肩前内侧酸痛,痛引缺盆,向上肢内侧前缘放射,甚至放射至拇指,肩关节受限以后伸最明显,肩部前内侧、胸外上部、肩腋前缘压痛,为肩周炎最常见者。

(2)手阳明经病
肩峰及上臂外侧偏前疼痛,连及肘部,肩关节活动以外展、上举障碍为主。肩臂外侧压痛。

(3)手少阳经病
肩关节外侧疼痛,上连及颈项,下连及前臂甚至环指,肩关节外展受限,肩臂外侧压痛。

(4)手太阳经病
肩臂后外侧及肩胛牵掣痛,上连颈部、肩胛部,下连及肘臂后外侧及小指,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收为主,肩胛部、肩臂后侧压痛。

部分患者,还涉及手厥阴经、手少阴经等。

治疗
肩周炎较重者或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者用刺骨疗法,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刺激量轻重相应的刺法,刺骨节、骨膜多数能用到,刺骨质、骨络用于昼轻夜重、久治不愈者,治疗期间应配合功能锻炼。

1.刺骨节
(1)部位
肩关节、颈椎后关节、肩锁关节等。

(2)操作
肩关节:常规选用,肩关节内侧、外侧压痛点用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刺入,疏通肩关节,7日1次。

颈椎后关节:常规运用,C4~T1,棘突下旁开20~25mm压痛处用刺骨针、长针等刺破后关节囊,上下摩骨,加强刺激,7日1次,1~2次即可。

肩锁关节:常规运用,肩锁关节用微铍针、特制针刀等刺入,纵向疏通关节囊,7日1次,1~2次即可。

2.刺骨膜
(1)部位
喙突,肱骨大、小结节,常规选用。

(2)操作
喙突:喙突外下部用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朝内上直刺至骨,上下摩骨,5日1次。

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大、小结节处用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直刺至骨,上下摩骨,5日1次。

3.刺骨质
(1)部位
喙突、肱骨结节、阳性腧穴、压痛点等,适于昼轻夜重者。

(2)操作
喙突:喙突外下部处用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直刺至骨,加压刺入骨内2~3mm,拔出有吸针感,5日1次。

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大、小结节处用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直刺至骨,加压刺入骨内2~3mm,拔出有吸针感,5日1次。

阳性腧穴、压痛点: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少阳经等阳性腧穴、压痛点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垂直直刺至骨,刺入骨内即可,拔出有吸针感,5日1次。

4.刺骨络
(1)部位:肱骨结节等。

(2)操作:顽固性患者、夜间疼痛难忍者在肱骨大结节等处用刺骨针、微铍针、特制针刀等直刺至骨,加压刺入骨内5~10mm,拔出有瘀血流出,加拔火罐,吸出高压瘀血,7日1次。

本文节选自《黄帝内经刺骨疗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黄帝内经刺骨疗法》,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系统学习、研究、挖掘、拓展《黄帝内经》的刺骨疗法,与中医理论相对接,与临床结合,探索了刺骨疗法的作用、针具、针法、部位、适应证、特点等,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了54个病证。本书解决了病深在骨髓的难题,弥补了刺骨疗法在治疗重证、疑难病证中的不足等,形成系统的《黄帝内经》刺骨疗法,是一部实用性参考书,便于学习、运用,适于针灸科、骨伤科、康复科、推拿科、理疗科、中医科医师等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黄帝内经刺骨疗法》,作者:李平华,孟祥俊。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看《黄帝内经》中的秘术——刺骨疗法如何缓解老年痴呆

● 刺骨能治眩晕?这里有答案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