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慢性鼻炎经验
点击箭头处“”,哦!!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慢性鼻炎经验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显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中医称本病为鼻窒。
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病变主要是鼻腔黏膜下血管,特别是下鼻甲海绵状组织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多;其主要表现为间隙性鼻塞、多涕和嗅觉减退,检查见鼻黏膜肿胀,鼻甲肿大,以下鼻甲为主,鼻腔分泌物增多,用探针轻触下鼻甲表面,可出现凹陷,但移去探针后,表面凹陷处很快恢复原状。
慢性肥厚性鼻炎病变主要是鼻黏膜下组织纤维化或增生,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鼻甲肥大,表面凹凸不平,呈结节样或桑椹样,用探针轻触下鼻甲表面,不易出现凹陷,或虽有凹陷,表面凹陷不易立即复原。干老认为其病理机制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袭肺,停滞鼻间,使局部气血不和,结聚不通,或气虚不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使清窍蒙垢而蔽塞不通,或因气虚血行不畅,潴留局部,使鼻甲肥大,充盈满腔,通气不畅。
治疗可分为肺气虚弱和气血瘀滞两型:
1. 肺气虚弱
平素易感冒,鼻炎反复发作,鼻塞呈交替性,活动后减轻,卧则在上鼻孔通畅、在下鼻孔阻塞,鼻黏膜色淡,鼻甲肥大,用麻黄素鼻甲收缩敏感,舌胖嫩,苔白腻。治宜益气通窍,选用温肺止流丹或补中益气汤。
药如党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白芷6g、柴胡3g、辛夷10g、菖蒲3g、升麻3g。
鼻涕量多色黄浊者,加桑白皮10g、薄荷6g;涕色白浊者,加细辛3g、荜澄茄10g。如急性发作者,治疗可参考急性鼻炎。
2. 气血瘀滞
鼻塞较甚,鼻甲肥大,色黯红,但对麻黄素收缩不敏感。治宜益气活血。方选通窍活血汤合四君子汤。
药如党参10g、白术6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6g、辛夷10g、路路通10g、升麻3g、甘草3g。
病案
王某,女,38岁。初诊:1991年10月21日。
鼻塞常作,往往寒则作,温则缓,嗅觉接近消失,受寒则清涕滂沱,长期呈阻塞性鼻音,鼻塞严重时头痛,努力擤涕时耳中哄鸣及暂时性失听。
检查:鼻下甲稍感肥大,用收缩剂后未见异常。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舌薄苔,脉细。
案解:肺怯金寒,清阳失举。检查则器质无恙。治疗应温肺升阳。
柴胡3g升麻3g黄芪10g防风6g
白术6g细辛3g茯苓10g百合10g
淫羊藿10g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10月30日。鼻塞缓解,失嗅依然无佳兆。稍稍受凉幸无反应。阻塞性鼻音仍有,鼻涕清而难擤。
检查:鼻腔(-),舌薄苔,脉细。
案解:温肺升阳已有微效,但阻塞性鼻音无改善。法宗原旨,小试疏导肺气之壅。
柴胡3g升麻3g细辛3g马兜铃10g
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淫羊藿10g
陈皮6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11月8日。药进7剂,毫无效益。鼻塞情况白天尚可,入夜紧塞,涕多而色白,紧塞之际擤尽潴涕,也可通些。
检查:鼻腔未见异常。舌薄苔,脉细。
案解:鼻窍阻塞,得暖或活动而缓解,其病在瘀;擤尽潴涕而通,其病在涕。今也病在后者。两用温肺泻肺,俱不理想,其在此乎!兹从制涕之酿成,清涕之潴积裁方。
桑白皮10g黄芩3g桔梗6g象贝母10g
鱼腥草10g陈皮6g半夏6g鸭跖草10g
路路通10g辛夷6g
7剂煎服
四诊:1991年11月15日。阻塞似乎改善(但仍有些阻塞性鼻音),但失嗅感无丝毫改善,涕量已减少,其质很清。
检查:鼻(-)。舌薄苔,脉细。
案解:肺怯生寒,阳和之气难转,则鼻寒;清阳不举,浊阴之气蒙窍,乃鼻聋。治以温肺升阳。至于制涕之减少,但肺温而清升,制涕法寄寓其中矣。
升麻3g柴胡3g桑白皮10g路路通10g
菖蒲3g辛夷6g益母草10g淫羊藿10g
荜茇6g红花6g
7剂煎服
五诊:1991年12月3日。药进14剂,客观上阻塞性鼻音明显改善,入暮还有些堵塞,对浓郁的气味偶然闻到。涕不太多,但难外擤。
检查:鼻腔未见异常。舌薄苔,脉细。
案解:温肺升阳,矢已中鹄,更以鼻音之改善,殊为可慰,诊得脉来细小而弱,则正气显然不充,欲知血以气行,益气亦间接行血。乘胜追击之方,再助以益气。至于仿通关散之外用药,再予续用。
黄芪10g党参10g升麻3g路路通10g
柴胡3g菖蒲3g荜茇6g淫羊藿10g
红花6g泽兰6g
7剂煎服
细辛6g,角针6g,阿魏3g。3剂,水煎熏鼻窍。
六诊:1991年12月20日。近来自觉鼻堵塞减轻一些,可以闻到一些香气。客观上阻塞性鼻音有所减轻,呼吸感到为吸气性困难。
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右沉细,左细。
案解:温肺升阳,仍然为主导,原方损益一二。
黄芪10g党参10g升麻3g紫河车10g
柴胡3g菖蒲3g白术6g怀山药10g
茯苓10g红花6g仙茅6g
7剂煎服
角针5g,蔓荆子10g,细辛6g。4剂,水煎熏鼻窍。
按 语
《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因肺主气而通于鼻,鼻为肺窍,肺气虚弱则不能宣发卫气输精于肌表,往往易于受邪;同时,脾气主升,若脾气受损,气不上达,鼻失温养,则寒湿邪浊易于结滞鼻窍而致鼻窒之患。因此,如果脾肺二脏之气虚弱,就会出现鼻塞不通,遇寒加剧,清涕滂沱,长期呈阻塞性鼻音,严重时头痛,鼻甲肥大等症状。
本案例患者初诊时寒象很明显,如寒则作,温则缓,受寒清涕滂沱等等,故干老采用温肺升阳一法。柴胡、升麻升举阳气;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因为肺为华盖之娇脏,风寒邪气外袭,必先犯肺,故宜固表护肺,以防外邪相兼夙疾而作;细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而又能宣通鼻窍;淫羊藿温补肾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茯苓益气健脾,培土生金;百合养阴润肺,是取张介宾“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药进7剂,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鼻塞缓解,稍稍受凉已可抵御,但因阻塞性鼻音仍无改善,故干老又在温肺升阳的基础上合用疏导肺气一法,加用马兜铃清肺降气,温阳行气。但是似乎收效甚微,干老认为,鼻窍阻塞,得暖或活动而缓解,其病在瘀;擤尽潴涕而通,其病在涕。故关键在于制其滂沱之涕,加用了桑白皮、路路通、鸭跖草、半夏、陈皮等清热化痰通窍之品。至第四诊,阻塞与涕量已有减轻,但失嗅感无改善,考虑其病机还是在于肺怯生寒,清阳不举,故仍以温肺升阳,阻塞性鼻音终于得到明显改善,过程稍有曲折,故更感欣慰。矢已中鹄,继续遵循温肺升阳的原则,并且合用了熏鼻之法,内外同治。
此例病案的诊次较多,干老在诊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为我们的思路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参考。
特别提示:
由于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干祖望耳鼻喉科临证精粹》,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陈小宁,严道南。编辑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查看本书详情。】
长按上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