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患者何时最危险?答案可能令你很吃惊!
清晨是一天的开始,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但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却是一个充满着风险的时段。许多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都于清晨高发。人体在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时,体内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激活(如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血压也从夜间相对较低水平迅速在清晨上升至较高水平。
什么是清晨高血压?
清晨血压的定义可以是下列的任一个:
清晨醒后 1 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
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 2 小时的血压;
早晨 6:00~10:00 间的血压。
若家庭清晨血压 ≥135/85 mmHg 和(或)诊室血压 ≥140 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的危害
很多人觉得,只有服药前血压高那么一会儿,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当然不行,清晨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首要危险因素,亚洲人群控制清晨血压更为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约有 40% 心肌梗死和 29% 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
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 3~4 倍;
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 5 倍,还可能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伤。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压?
1、关注清晨血压,首先要学会正确测量清晨血压。
目前有三种测量血压的方法:
①诊所血压,也就是到医院,由医生给测量血压,这个血压容易受环境和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偏高,表现为“白大衣高血压”,顾名思义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血压就升高;
②24小时动态血压,这个可以监测24小时血压波动的情况,可以发现夜间高血压和清晨高血压;
③家庭自测血压,这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建议选用全自动上臂式血压计。
有人说我自己测血压不准,其实只要方法正确,家庭自测血压还是很准的。
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血压应在清晨醒后,首先排空膀胱、安静休息5-10分钟,在服药前、早餐前、坐靠背椅子上,上臂和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记住不要醒后躺在床上,马上测量。
至少测两次,有时需测多次,将2次最接近的数字平均(差值<8mmHg),如第一次150/90mmHg,第二次140/88 mmHg,第三次138/86 mmHg,将后2次平均,为本次血压。
清晨高血压的治疗措施
1.选择药物
如果清晨服用单一药物,次日醒后出现高血压晨峰,而其他时段血压正常,则可能是由于药物谷峰比值小于50%,即药物降压疗效持续时间不够长,可换用其他谷峰比值大于50%的长效降压药。
如果24小时各个时段血压水平都较高,可以加用另一种长效降压药,如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等)基础上加服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等)。
如仍不满意,可再加服利尿剂(氢氯噻嗪)或-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
一般来说药物联合使用后,在血压达标基础上都可控制高血压晨峰。对于有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患者可在睡前加服长效-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等),这样既可治疗前列腺肥大症又可控制高血压晨峰。
但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单药或联合用药均宜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以防血压降得太低。
2.服药时间的调整
长效降压药一般在起床或者醒后服用。如果单药服用后出现高血压晨峰,其他时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可将服药时间后移6~10小时,如仍出现高血压晨峰,则可在傍晚加服一次长效降压药。
但须注意的是,在调整服药时间前必须先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证实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到白天的10%时才可使用上述方法,否则会使夜间血压下降过低,引起脏器血液灌输不足和脑梗死的发生。
最后是清晨高血压的一般处理,如低盐、低脂、低能量,高钾、高镁、高钙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舒缓紧张心理等与一般高血压相同。但是清晨高血压患者的起床和晨炼有特别的讲究,清晨高血压患者早晨清醒后不宜立即起床,起床后不宜剧烈活动;清晨高血压患者不宜晨炼,锻炼时间宜调整至午后或晚上。
「一日之计在于晨」,让血压「愉快、平稳」地度过一天应该从关注清晨血压开始。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截止日期:2016.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