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地菜,见过吗?能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
附地菜来源产地
为紫草科附地菜属植物附地菜,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生于田野、路旁、荒草地或丘陵林缘、灌木林间。分布于东北风、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新疆、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别名鸡肠、鸡肠草、地胡椒、搓不死、豆瓣子棵、伏地菜、伏地草、山苦菜、地瓜香。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通常白基部分枝,纤细,直立,或丛生,具平伏细毛。叶互生,匙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3厘米,宽5~20毫米,先端圆钝或尖锐,基部狭窄,两面均具平伏粗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总状花序顶生,细长,不具苞片;花通常生于花序的一侧,有柄,长3~6毫米;花萼长1~2.5毫米,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尖锐;花冠蓝色,长约1.5毫米,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圆钝;雄蕊5;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小坚果三角状四边形,具细毛,少有光滑,有小柄。花期5~6月。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辛,温。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中药大辞典》
"微辛苦,平,无毒。治遗尿,赤白痢,发背,热肿,手脚麻木。
《中华本草》
辛苦;平。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吐酸;痢疾;热毒痈肿;手脚麻木【归经】
心;肝;脾;肾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服。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