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芋,见过吗?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茵芋
来源产地
为芸香科植物茵芋或乔木茵芋茎叶。
全年均可采收,茎叶切段,晒干。
生于树阴下。
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卑山共、莞草、卑共、茵蓣、因预。
【原形态】
全株有芳香。单叶互生,常集生于枝顶;叶柄长4-10mm,绿色或淡红色;叶片革质,具腺点,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稀为倒披针形,长7-11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有时中部以上有疏而浅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主脉上密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主脉于上面稍隆起,侧卧不明显,无毛。
花常为两性,白色,芳香;苞片小,卵形;萼片5,广卵形;花瓣5,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5mm,在花蕾时各瓣大小略有不等;雄蕊5,与花瓣等长或较长;子房上位,近圆球形,4-5室,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状核果,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15mm,红色,有残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温。有毒。
祛风胜湿。主治顽痹拘急挛痛。
《中药大辞典》
苦辛,有小毒。"
入肝、肾。
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中华本草》
辛;苦;性温;有毒
归肝;肾
祛风胜湿。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或入丸剂,0.9-1.8g。
【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