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绍昆教授:仲景倡导的腹诊是临床中医师的无价之宝 |
盗汗、遗精、多梦的患者
腹证虽属局部的症状和体征,
却反映了整体功能状态的全息现象
初诊2003年1月24日。
患者男,今年30岁,高个子,体形偏于消瘦,面色苍白,看上去感觉很疲惫,无精打彩的样子。因盗汗、遗精、多梦多年,经多方治疗,但疗效不理想。近月病情加重,特来我所诊治。
症见
夜间多梦、盗汗、遗精。自觉头重头痛,头面部烘热感,怕冷恶风并有大便结,小便黄等症状。
腹证
腹诊发现心下痞满,特别是少腹部脐旁边皮下触摸到一个约二三厘米平方长如铅笔芯样的硬物。这样的腹证,加上以上诸症,是典型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辨证拟方
于是,先投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0帖治疗。约服药四五天,怕风怕冷、头面烘热头重头痛的症状开始渐渐消失。盗汗、多梦也明显减少,遗精五六天只出现一次。心下痞满,少腹脐旁如铅笔芯样的硬物也稍有减轻。但是,患者自觉精神疲倦,四肢沉重,躺在床上感觉会好些。
复诊拟方
根据以上症状,按原方加党参10克加重白芍至20克。给一个月的药量,嘱其坚持服药。其后就没有再来过。
半年后的一天,在街上偶然相遇,他笑着对我说,现在身体一切正常。当我问及少腹脐部的铅笔芯样硬物时,他说还存在,不过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体会
1、腹证的诊察极为重要。吉益东洞认为,腹证比一般症状重要,一般症状比脉象重要。腹证虽属局部的症状和体征,却反映了整体功能状态的全息现象。因而针对以腹证为主体的汤药与针灸的治法,可以产生对整体、对全身补偏救弊的作用。韩国医学家称之为“腹治”。
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腹证“少腹弦急”在临床诊察时可能分别存在两种腹证:脐下或者脐旁沿着腹壁皮下可触及铅笔芯样的东西。清代张振鉴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明确地说:“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肾虚。”;日本汉方家大冢敬节在《汉方诊疗三十年》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腹证,“在脐旁的皮下可触到长约二公分左右而好像铅笔芯的坚硬的东西。这种腹证,会时常出现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此外,日本的龙野一雄在《中医临证处方入门》中也指出:“腹证中少腹弦急也指下腹部腹直肌紧张,但弦急的紧张程度更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等有此紧张之感。”
滑膜炎的患者
有了腹证图,加强了视觉记忆,
每一个腹证的特点就更加容易把握。
1974年10月9日初诊。
李男,38岁,农民,一年前,右膝关节外伤,半月板撕裂,住院治疗后好转。近两个月来,右膝关节肿痛,不能行动。西医认为是滑膜炎,家人决定中医治疗。
症见
右膝关节肿痛不红,但是有热感,伸屈不便,走路一瘸一拐,遇到阴雨天气则甚 。皮肤暗白,体重比一年前减轻10斤,口苦头晕,腿脚沉重时有麻木,脉濡,舌质色暗淡,舌苔白厚。
拟方
予以针刺,并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茯苓。
处方:桂枝15,白芍15、甘草5、知母10、防风10,麻黄5、附片10,白术10、茯苓20。
服药15帖,少有进展。
复诊拟方
二诊时引入体质辨证,根据肤色苍白,腹形大,腹部肌肉松软如棉,诊为水肥质体质,上方加黄芪30克,再服15帖,服药后右膝关节肿退痛减,热感消失,腿脚松动轻健。后来以二诊的处方加减化裁,辅以艾条自行熏灸,前前后后治疗3个月而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体会
方证相对应与体质药证,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倡导《伤寒论》中“方可取,论不可取”的观点,使得日本汉方界“重方轻论”蔚然成风。也就是说,一反儒家道统“重道轻器”而主张“重器轻道”。所以日本汉方界普遍重视方证、腹证等可操作性指标的研究,大家都认为腹证就是和方剂相适应的特殊证型,所以后来就出现了《腹诊奇览》中的腹证图。有了腹证图,加强了视觉记忆,每一个腹证的特点就更加容易把握。
胃病的患者
张仲景所倡导的腹证及诊腹法,
是我们临床中医生的无价之宝
去年四月,来了一个中年妇女,体质壮实,面色暗红,患胃病多年,近半年加重。西医通过种种检查,排除了肿瘤。但是药物疗效不理想。也看过好多中医,有的还是很不错的医生,但是还是没有治好。
症见
求诊于我的时候,我叫女儿替她诊治。病人看我女儿是新手,表露出有点儿犹豫。
辨证拟方
女儿根据患者胸胁苦满、心下压痛的腹证,以及口苦、呕逆、纳呆、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等等症状与体征,诊断为大柴胡汤与三黄泻心汤证。我又重新核实了一次,觉得方证能够相对应,就在女儿写好的处方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复诊拟方
六天后,病人兴高采烈地来复诊,说,服药后三个小时以后,就诸症症状就明显减轻。服完五帖药,食欲大开,半年的胃脘部的不适消失了。
但复诊时发现患者心下压痛的腹证只是减轻一些,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心下压痛的腹证才完全消失。
就在最近,一个月前吧,病人又来了。因为春节的时候饮食不慎,又加上外感发热,引起旧病复发。这次,也是我女儿先给她诊治,我在旁边观察。我看到病人对我女儿颇为信任,发现和去年初诊时的态度大不一样。
体会
这个病人诊治的故事,说明一个事实:方证辨证,实实在在,朴朴实实。特别是张仲景所倡导的腹证及诊腹法,是我们临床中医生的无价之宝。但晋唐以降,经方医学渐衰,而诊腹之法几被遗忘。自吉益东洞提出“先证而不先脉,先腹不先证”的主张后,汉方家对腹诊重新引起了兴趣。然而中国中医界对其热情不高,真是令人费解。这个病人胸胁苦满、心下压痛的腹证如果不通过腹诊如何得知,所以前医始投半夏泻心汤,继投黄芪建中汤,后投香苏饮,均未击中目标。临床上,每当我触摸到病人的典型腹证时,方证的辨别的准确性就增加了,病证治愈的机率也会明显地提高。几十年来的临证,几乎每一个病人我都有进行腹诊,腹证已经成为我诊察方证的主要根据。每当看到某位中医生诊治疾病时没有腹诊,我的心里就会感到空落落地不安。我就不明白,这样好的诊察方法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
第十一期厦门培训班
开课时间:
2021年04月16~18日(3天)
开课地点:
厦门市颐璟花园酒店
学费:
3800元(复训1900元)
报名咨询:
温馨提示:
由于疫情,我们将配合厦门市政府相关政策,如政策有变导致课程无法举办,将为学员办理延期学习或退费,维护同学们的经济利益。
以上三个医案转发自“娄绍昆现代经方”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