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一个神奇的脉诊位置,被争议了上千年,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对于诊脉的部位,我们大部分人知道的是寸关尺,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独特的脉位,许多人却不知道。这个位置就是关前一分。也许会有人觉得奇怪,诊脉部位不就是寸关尺吗?关前一分又是什么概念?其实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早在《脉法赞》中就有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但是这个概念以及人迎气口更是争议了上千年。
清代著名的脉学宗师李延昰对此又是怎么说的呢?《脉诀汇辨》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偏紧盛,风邪在表;右偏紧盛,饮食伤里。”在这里把关前一分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那么这个关前一分,究竟是在什么位置呢?李延昰认为,其实这个位置比较好找,具体怎么找呢?先把寸关尺每一个部位都分成三分,这样一共就九分,所以,关前一分,位置其实还是在关部,只不过是在靠近寸部的位置。
那么,关前一分主要可以诊断一些什么问题呢?李延昰认为,“左关之前一分,辨外因之风;右关之前一分,辨内因之食”。而有些医家认为,关前一分在寸脉之上,那就不对了。岂有“左寸之心可以辨风,右寸之肺可以辨食”的说法?“盖寸关尺三部,各占三分,共成寸口,故知关前一分,正在关之前一分也”。
为什么说左手关前一分可以辨别外因的风邪呢?因为左手的关前一分属于少阳胆经,胆为风木之腑,所以关前一分出现紧脉,大多就是伤风之证。这是什么原理呢?因为风木主天地春升之令,万物之始生也。肝与胆互为表里,加上人身之中,胆少阳之脉行于肝脉之分外,肝厥阴之脉行于胆脉之位内,“两阴至是而交尽,一阳至是而初生,十二经脉至是而终”,所以左关前一分,是六腑的源头,是诸阳的主宰,察看表证,舍我其谁?
为什么说右关前一分可以辨别内伤饮食呢?因为右手的关前一分属于阳明胃部,胃为中部湿土,“得天地中和之气,万物所归之乡也”。中医理论认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清气上交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为十二经脉之始,所以右关前一分这个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堪称“五脏之隘口,为百脉之根荄”,所以“察里者不能废也”。
为什么说关前一分是人命之主呢?这得从肝胆和脾胃的重要作用说起。肝胆主春令,春气浮而上升,阳气之象,阳气应乎外,所以左关前一分可以候表证。而脾胃为中州,土性凝滞而重浊,阴气之象,阴应乎内,所以右关前一分,可以候里证。如果“左寸之前违度,则生生之本亏;右寸之前先发,则资生之元废”,所以说,左右手的关前一分显得十分重要。
但是自《脉法赞》以来,都以左关前一分为人迎,右关前一分为气口,但仔细考证却发现这个表述并不正确。《黄帝内经》中多篇论文都指出,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被誉为“北宋医王”的庞安时也指出∶“何谓人迎?喉旁取之。”所以说,左关前一分,肯定是不能叫人迎脉的。而气口脉其实指的是两手寸关尺,所以这里说右关前一分为气口脉显然是错误的。《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为之行气于三阳。”而《灵枢阴阳别论》进一步指出∶“三阳在头”,正与人迎行气于三阳吻合。“三阴在手”,正与脉口行气于三阴一致。
纵观古今诊脉的常用方法,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三部九侯的遍诊法,可以诊察通身之脉;二是取太阴肾脉、阳明胃脉,可以诊察阴阳之本源;三是取左右气口(也就是独取寸口),可以诊察脏腑之气机。这样细细分析,人迎脉自有定位,何必扯入左关?气口指两手,右如何偏指右关呢?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是谁提出来的呢?是王叔和提出来的,由于王叔和是脉诊学科的开山鼻祖,所以后世医家大多附和,而一时之间难以匡正。
所以说,人迎、气口之名,不可妄自移位,以乱经常;但关前一分征查人体脏腑之表里,却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脏气有不齐,禀赋有厚薄,或左脉素大于右,或右脉素大于左,孰者为常,孰者为变;或于偏弱中略见有力,已隐虚中之实,或于偏盛中稍觉无神,便是实中之虚”,只要“活泼施治,不攻代无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