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为什么没有中毒身亡?
中医起源,医起于岐伯、黄帝,药起于神农,其实这些都是古代部落的首领,各有各的本领。古传神农一日七十毒,为什么没有被毒死,反而成为了本草的鼻祖?毒药治病,并不是“有毒”,而是气味“厚”
平时总有一些富家小姐,觉得中药苦,难以入口,所以每每坚持不住,最后放弃治疗,这种悲哀的故事也经常碰见。其实,在中药中,绝大多数的药都是苦的,味道并不好。就连甘甜的甘草,其实吃起来口感也不是很好。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着文本,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神农氏是百毒不侵,也有人认为这种尝百草的方法很科学,所以现代也有一些朋友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医,尝试着吃了不少中药。
神农氏
记得小时候,听村里的人民聊天,“神农尝百草”,不会早就穿肠烂肚了吗?而现代也有很多人只是将这种故事当做神话听听,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严谨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事求是的史实。
其实,所谓的“毒”,并不是现代所谓的“毒”,《说文解字》段注解释道“厚也,毒兼善惡之辭。猶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易曰:聖人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列子書曰:亭之毒之。皆謂厚民也。”毒是一个偏义副词,表达的意思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一般来说说祥就包括了灾难和祺祥,说臭就表示气味,有的是香味,有的是臭味,毒也一样,有的时候表达的是有毒的,有的时候表达的是对人体有利的。
在古代,神农尝百草其实就是“神农尝百谷”的另外一种表达,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百种人类可以食用的“谷”,所以《尚书》记载,后稷有一项特别的本事,那就是时播百谷,而当时的人民也是吃百谷长大的。
这才是真毒药是药三分毒,不是所有药都对人有害!
现代有一种观念,认为不要随便服用中药,毕竟“是药三分毒”,其实并不是字面的意思,这个毒还得按照“厚也”的意思理解,因为中医认为中药能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有气味,有气味就是厚。
如果按照现行的理解,就容易大错特错了。比如,粳米(水稻)也是一味药,能说大米有毒么?比如小麦也是一味药,能说小麦有毒么?青菜也是一味药,能说青菜是毒么?
药草
对于很多人来说,喜欢用有剧毒的药,这种用药方式很多时候容易出事,当然不能随意服用。但是,仅仅因为一句“是药三分毒”,就不服用药,特别是一些具有保养、治未病,强正气的药,就是很典型的“讳疾忌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