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为什么许多中医都很有个性,比较另类

为什么许多中医都很有个性,比较另类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据说,古代有一种职业就是专门给死刑犯砍头的刽子手,有些刽子手十分专业,也十分痴迷,没事就喜欢研究活人的脖子,思考如何下刀才能一刀毙命,如何下刀能增加刑犯痛苦。即便坐在茶馆喝茶,走在大街上,也都习惯性盯着人家脖子看,仔细端详一番,让人毛骨悚然。

如果一个人特别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或者把它完全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那么很容易做出一番成绩,出人头地。比如中医,自古以来哪一个名医不是沉迷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成就。但是,过度沉湎于自己的职业,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肯定会受到影响,相当于职业病。

不是所有的中医都有个性,但那些真正痴迷中医的人多数都很有个性,与众不同,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

我非常认同山西高建忠先生的观点,中医从古代传下来是沿着两条主线发展的,一条的内伤的路线,一条是外感的路线。治疗内伤疾病讲究阴阳平衡,而处理外感疾病时刻要考虑正邪纷争,要扶正祛邪,各种邪气比如风寒暑湿燥火,看着就非常不顺眼,想立马把它清除掉。所以许多中医都挺有个性,在世人看来,正直的有点过头,看不惯那些歪门邪道的东西,禁不住就要说几句甚至骂上两声。

但凡是靠看病起家积累一定名气的中医,愤青比比皆是,在古代也是如此。那些宫廷斗争中,有些太医看不惯奸臣乱政,不惜全家性命,想用药毒死奸臣,忠君报国。至于那些名医,多数也是愤青,比如医圣张仲景,一边骂世人都不重视医学,只想着当官追求名利,一边又骂当时的医生只因循守旧自己家那点经验,不思进取。

还有后世许多医家,比如妇科名家傅青主,当时满清已经入关,就连天下士大夫的偶像孔子的曲阜后人都把头发剃掉,把汉服脱掉,留起了辫子,穿上了马褂。看看人家傅青主同学,就是不买账,仗剑走天涯,反清复明,还给自己取了个外号朱衣道人,不忘朱明王朝。还有温病名家吴鞠通,直接开骂同行,说什么老百姓并不是因为疾病而死,而是因为死于医生误治,估计把当时同行都得罪了。

还有清朝末年张锡纯,本来是个教书匠兼职当大夫,看到洋人欺负中国人,于是也参加义和团,被官兵搜捕。还有民国期间曹颖甫,研究经方离不开这个人,日本人占领了江阴,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日本鬼子让他当维持会长,他宁死不屈,大骂东洋鬼子,谈笑自若,最后被枪毙了……

自古以来,凡是有点名气又确实有点真本事的中医,多是正直的好人,个性强不合群,为人刚烈,不管对待同行是保守也好,刻薄也罢,但是对待患者或中医发展,都是一片赤诚,哪怕是一副高冷又不近人情的面孔,显得很有个性。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