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蜜记:蜂蜜也有真假,怎么样辨别呢?
点小蓝字加关注!
寻 蜜 记
讲蜂蜜之前,
我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是“蜂蜜”?
是不是觉得好可笑?
这么幼稚的问题,
还好意思拿出来提。
原谅我的愚钝,
我到今年才把这个概念搞清。
我们一起来看看国标(GB18796-2005)
对蜂蜜的定义吧:
定义: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
国标的描述是非常客观、
尊重实际情况的。
大家有没有看出什么名堂呢?
首先,
请问,完成蜂蜜的主体是谁?
是蜜蜂。
在整个定义的描述中,
有没有人——这个主体的存在?
没有。
整个制作过程
是不允许出现人类活动的影子的。
那么,
我们把蜜蜂采集来的蜜搞个浓缩,
还能不能算蜂蜜?
当然不能算,
这个就应该算假货!
那把什么金银花精啊、玫瑰花露啊
加到蜜里调和一下
出品的金银花蜜、玫瑰花蜜
(这种宣传是不是很眼熟?),
能不能算蜂蜜?
当然也不能算!
那用大麦催芽后
制成的麦芽糖糖浆加点蔗糖,
再添点香精,
制作出来的蜜能不能算蜂蜜?
答案大家不说自明。
其次,
定义中的“充分酿造”
也是有特殊含义的。
酿造指的是(与蜜蜂分泌物结合后的)花蜜、植物分泌物或蜜露在巢脾内转化、脱水、储存至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极其重要,只有完整地完成了这个酿造过程的蜂蜜,才能算合格的蜂蜜;如果脱水不到位(这个工作由工蜂翅膀的振动来完成,与人无关),或储存时间不到位,都只能算不合格的未成熟蜜。
一次完整的取蜜过程
因此,在这个春意盎然的4月,如能寻到好蜂蜜,该是一大幸事。非常幸运,在北川的第三天晚上,向导告诉我,今天晚上有个蜂农家的一个蜂箱要割蜜了,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一次完整的取蜜过程,真把我激动坏了呢。晚饭后,我们就启程前往。
这里的蜜蜂是采用固定放养模式的,这位蜂农饲养的蜂种为中华蜜蜂,俗称土蜂。它的躯体比较小,腹部黄黑色,全身有毛,我手上抓的这个是一只工蜂,不会蜇人的哦。
中华蜜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它的采集能力强,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山区定点饲养;平原地区饲养的则多为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对环境适应性不及中华蜜蜂,而且平原花期较短,一般都需要流动式放养。两种蜜蜂品种相比,饲养中华蜜蜂的最大弱点就是采蜜周期太长,成品率低。一般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割蜜一次;而且蜂皇浆很少,几乎没有蜂胶。
大家来看下图,
这是做啥用的?
这个当地人叫招蜂器。
顾名思义,招蜂用的。
我们稍后要取蜜的这个蜂箱,上一回打开,还是前年重阳节的事了。不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期待中。
让我们静静地等候晚上的到来,
因为取蜜需要在夜间黑暗中操作的。
我们的师傅戴上面纱,手套。
开箱啦!
先轻轻敲打蜂箱边缘,
蜜蜂群受到振动,
就会慢慢地离开巢脾。
师傅把巢脾一块块的取出。不能都取完,要给蜂群留几块,当蜜源缺乏时,蜜蜂就是需要吃这个来生存的。
取出来啦。
让我们赶紧拿到房间里,关上房门。让蜂蜜发现我们的行动追杀过来就麻烦了。
下图这个凸起的位置就是取蜂皇浆的窝。很可惜,幼虫已经全部破蛹出来了,一点皇浆都没有。
我们一起来看下图这块巢脾,上面黄色的就是蜂蜡,工蜂用蜂蜡把一个个蜜巢盖住了,这个蜜巢的蜜才算成熟了。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完全还是裸露的;一些就只剩下针眼大的孔了,这就说明还差一口气就完工。但是这些都不能算为成熟蜜。
下图演示的是割蜜,
把不成熟部分割去,
重新放回蜂箱,
请蜜蜂继续加工。
这么好的蜜,不尝一下就太可惜了。不过不能贪食,多吃了会头晕。这是由于成熟蜜中水分含量低,高分子糖分解完全,蜂酶含量较高,这么稠厚的蜜多吃了自然不舒服。而且成熟蜂蜜会粘唇、糊嘴、齁嗓子,并不怎么好吃。
一个蜂箱的巢蜜只能割出大概10斤多一点,大部分都要重新回到蜂箱,好可惜。蜂农告诉我,这些不成熟部分的蜂巢如果榨出蜜来,掺和着成熟蜜一起卖,不要说一般人的口尝不出来,就是用仪器检查也极难查出来的!所以说酿蜜绝对是一个良心活儿!也算存心自有天知吧,我们做蜜丸、做膏方,如果没有优质百花蜜,绝对抓瞎!好蜜才能帮助收膏。
固定饲养蜜蜂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规模受限,不能盲目扩大。为什么?因为在蜜蜂的活动范围内,当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固定的;蜂群数量过多,就会直接影响蜂蜜的产量与质量。例如这个茶林村,经过我们第二天的走访统计,目前全村饲养的蜂箱总数也就在100箱左右。按一箱一年能产10斤蜂蜜来计算,产量与收入确实不高吧?
辨别蜂蜜真伪的方法
吃饱喝足,就到要告别的时候了,我们缠着蜂农教我们几招辨别蜂蜜真伪的绝招。他遗憾地告诉我们,真没有绝招,关键还是多看、多尝、多体会,毕竟蜂蜜这一行的水太深了。
另外,他还提出了几个观点,供我们参考:
1.他认为其实单一花种的蜂蜜是几乎不存在的。
2.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即使是同名字的蜂蜜,浓度、色泽、口感都会有差异;四川的和山西的,假设同样采的是油菜花,酿出来的会一样?
3.判断真假蜂蜜根本没有简单便捷的方法,有些掺假的蜂蜜连药监局都检验不出,那些网上流行的拉丝、滴纸的方法根本玩不转,这么方便就让你查出来,那造假的就可以下岗回家了。
4.目前比较靠谱方法还是需要你反复地品尝真蜂蜜,掌握口感,然后结合闻香和观察色泽来综合判断,才是真道。
END
【本文及文中图片选自《寻觅本草——一本中医人的中药鉴定手记》,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宇静。编辑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中医之“器”也。中药材经验鉴别是中药行常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主要通过看、摸、尝、闻、试的方式来区分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本书为作者跟随药工学习及至产地、中药材市场考察后记录下来的一本中药材鉴定笔记,语言通俗风趣,又不失专业性,图片丰富,重点突出,对中医专业学生、中医药科普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均是一本不错的学习参考书。】
我为您点亮健康,您为我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