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推拿按摩排痰法,都在这本书里了
推拿是中医手法里最适合百姓日用的养生之法,每一个关注养生的人,总有一部自己的推拿养生经。
古人对推拿作用的认识,可概括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开达抑遏、散寒止痛、松肌发窍、驱浮淫于肌肉、正合骨缝、行气消积、调理胃肠、补肾益气、化痰畅肺、急救醒神、美容养颜、养生保健、以指代针、推拿代药等。
其中除了正合骨缝等对理论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法之外,其他方式都可以用作百姓日常养生。在本次疫情中,中医外治法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下面针对化痰畅肺、调理胃肠、养生保健作用向大家简介几条目前适用的手法。
01化痰畅肺
【原文】设有哮吼喘急,可于天突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用静功,设有吼喘,可于脊中穴掐五、七十度,擦五、七十度,兼用静功。(《动功按摩秘诀痰火哮喘症》) 【按语】推拿的化痰畅肺作用,既可通过拍法、振法对上背部的物理刺激而达到,也可刺激肺俞、定喘等腧穴通过经络系统而对肺系起作用,肺系病证的病机之一,就是“膈有胶固之痰” (《证治汇补》),推拿治疗在上背部施以掌振法、掌拍法,可振荡气道 内的痰涎,促进纤毛由内向外的运动,而收化痰排痰之功,如能采用适当的肺部引流体位则效果更好,此法对咳嗽、哮喘等多种肺系病证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原文】点天突穴以治痰厥,善针灸者, 大抵知之,而愚临证体验, 尤曲尽点法之妙。穴在结喉 (项间高骨) 下宛宛中,点时屈手大指 (指甲长须剪之),以指甲贴喉, 指端着穴,直向下用力 (勿斜向里),其气即通,指端当一起一点, 令痰活动,兼频频挠动其指端,令喉痒作嗽,其痰即出。捏结喉法,得之沧州友人张献廷,其令人喉痒作嗽之力尤速,欲习其法者,可先自捏其结喉,如何捏法即可作嗽,则得其法矣。然当气塞不通时,以手点其天突穴,其气即通,捏结喉,必痒嗽吐痰后,其气乃通,故二法宜相辅并用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三卷治痰饮方》) 【按语】推拿用于化痰排痰的特殊操作法有很多,除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点天突穴法”和“捏结喉法”外,还有清陈复正《幼幼集成》用药物推熨胸背的“暖痰法”等。
02调理胃肠
【原文】胸腹上下,或摩或揉,或搓或推等法,往来轻重缓急得宜,自然消化,切勿偏用,庶[1]脏腑不致有反复不宁之患,即有痰滞食积,在回肠曲折之间,药力所不能到者,此则妙在运动,因之消化而解矣 (《厘正按摩要术卷二立法》) 【注释】 [1] 庶 (sh):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但愿。【按语】 腹部为柔软体腔,调理胃肠是推拿疗法的特长,胃肠以通降为顺,推拿可运动胃肠,消食导滞,中医推拿有摩腹运气法、 腹脉按导术、 腹诊推拿、 脏腑图点穴法等以腹部操作为主的流派。
03养生保健
【原文】小有不好,即须按摩挼捺[1] ,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也,凡人无问有事无事,恒须日别一度[2]。遣人蹋脊背,及四肢头项,若令熟蹋,即风气时行不能着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论。(《太清道林摄生论居处法》) 【注释】[1] 挼 (ru) 捺: 挼:揉搓。捺:用手按。[2] 日别一度: 每天一次。【按语】 道林生平未详,其养生经验,部分收载于 养生要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曾取材于此书,自序亦曾提到道林。《太清导引养生经》也记载有《道林导引要旨》一书,《太清道林摄生论》今仅存《道藏》本。本文内容后被《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转录而流传。
本文摘自《推拿古籍选读》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推拿古籍选读》,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教材通过介绍推拿源流和古籍中推拿方法、器具的演变过程,进一步理解推拿学的内涵,并通过介绍推拿名家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等,拓宽学术视野,提高临床水平,为今后从事推拿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赵毅,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推拿古代文献研究、推拿史研究。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推拿古籍选读》,作者:赵毅,由王顺整理,“中医出版”刊载此文,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战疫”图书免费读:经络腧穴、汤头歌诀、名家经验、中药图鉴
● 掌握这几个点,用活大青龙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