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温服,小便则利。 【功 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今用处方】 茯苓30桂枝15白术15甘草10 【经典方证】(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方证要点】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 【适用病症】 (1) 荨麻疹 患者为桂枝体质,平素易感冒,眩晕,胸闷,心悸,打喷嚏,多汗,疲倦,皮疹风团温度不高,颜色多苍白,常用本方合桂枝汤,五苓散,四君子汤一起应用,酌加荆芥,防风,路路通等祛风止痒之品。 (2) 黄褐斑 眶周黑变病 患者为桂枝体质,有小眼袋,若见眩晕,胸闷,心悸,打喷嚏,多汗,疲倦,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润,常用本方合附子理中汤治疗。 (3) 慢性皮肤溃疡 患者为桂枝体质,疮口不收,脓水清稀,疼痛不显,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可合桂枝汤加黄芪治疗。 (4) 湿疹 异位性皮炎 药疹 患者为桂枝体质,平素易感冒,眩晕,心悸,胸闷,打喷嚏,多汗,疲倦,皮疹表现渗出明显,色淡,无明显臭味,常合本方合森苓白术散,理中丸,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治疗。 (5) 白癜风 患者为桂枝体质,平素易感冒,眩晕,心悸,胸闷,喷嚏连连,多汗,疲倦,舌苔白滑,脉弦滑,可投本方合附子理中丸酌加补骨脂,白芷,苏叶等中药治疗。 解析: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病。金匮里面有个著名的观点就是“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这个苓桂术甘汤就是所说的温药之一。痰饮病主要表现为胸胁满闷不舒、心悸、气短、咳嗽、有痰、眩晕、头面浮肿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中阳不足,水气不化,结于胸腹。因此要用桂枝、白术、茯苓、甘草、这些偏温的药物来振奋阳气,化解停留在胸腹水湿痰饮。 【刘渡舟医案选集】水气上冲案陈某,女,52岁。患头晕,心悸,胸中满闷,每到夜晚则气上冲胸,诸证随上冲之势而加剧。伴有面部虚浮,目下色青,下肢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口虽干但不欲饮水,强饮则胃中痞闷。问其大便反而秘结不通,五六日一次,坚如羊屎。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滑无力。此证为心脾阳气两虚,脾阳不运,则水气内停,心阳不振,则水气上乘。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所以头晕,心悸,胸闷;水气不化,津液不能布行,则小便不利而大便反秘;水气外溢皮肤则为浮肿。治疗当以温通心阳,气化津液,降冲伐水为主。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服药两剂后,气上冲胸及头晕、心悸等证得以控制。上方加肉桂3克,泽泻10克,助阳消阴,利水行津,又服两剂,口渴止,小便利而大便下。最后采用脾肾双温之法,又合用真武汤使阳回阴消,精神振奋。